《肖申克的救赎》上映20年经典台词分享

2015-03-02 469℃

内容提要:  自1994年9月23日《肖申克的救赎》上映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有人问,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这部影片里,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这么多...

  自1994年9月23日《肖申克的救赎》上映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有人问,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这部影片里,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这么多年依然魅力不减,为什么?

  我们且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从影片中最经典的台词里体味下吧。

  1、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2、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就是体制化。

  3、 在这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头无法刻成的。在我们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

  4、 到今天我还不知道那两个意大利娘们在唱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还是留着不说为妙。我像她们该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动人的故事,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美妙得让你心痛。告诉你吧,这些声音直插云霄,飞得比任何一个人敢想的梦还要遥远。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的 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那一刹那,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

  5、你会说他做这些是为了讨好看守。或者也许是为了同我们搞好关系。而我则认为他只是为了再度体验一下正常人的感觉,哪怕只是为了短短的片刻。

  6、我得经常同自己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它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你会因此而振奋。不过,它们一走,你住的地方也就更加灰暗空虚。我觉得我真是怀念我的朋友。

  7、让你难过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

  8、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9、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

  6、我得经常同自己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它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你会因此而振奋。不过,它们一走,你住的地方也就更加灰暗空虚。我觉得我真是怀念我的朋友。

  1995年,值得所有影迷去纪念,那一年,众多经典影片相继问世,其中有两部影片格外耀眼,一部用梦幻般的手法描绘人生的美好,告诉人们只要坚持,谁都能获得成功;另一部用阴暗的格调揭露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告诉人们只要心中有希望,再坚固的牢笼都会被打破,再强大的恶势力也会被推翻。截然相反的表现手法,贯彻着相同的理念。理所当然,它们在奥斯卡相遇,而最佳影片只能是其中之一,它们就像钱币的正反面,让人翻来覆去,难以割舍。人们不禁感慨,如果《肖申克的救赎》和《阿甘正传》不是在同一年出现,那该多好?然而,抛却如果,剩下的只有结果——《阿甘正传》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奥斯卡奖,而《肖申克的救赎》虽然获得七项奥斯卡提名,结果颗粒无收。就结果而言,两部影片谁更优秀似乎一目了然。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阿甘正传》作为经典,已经定格在了捧走小金人的那一瞬间;而《肖申克的救赎》——就像该片的主角安迪,安迪入狱的那一刻,似乎一切都已经结束,然而一切却才刚刚开始。它就像陈年佳酿,放的时间越久,越让人津津乐道,喜欢它的人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反而史无前例地不断增加,时至今日,《肖申克的救赎》的影响力已经逐渐赶上并超越了《阿甘正传》,成为电影史上无法超越的永恒经典!

  既然如此,为什么当年在奥斯卡的较量会以《阿甘正传》全胜,《肖申克的救赎》完败而收场呢?

  有人说《阿甘正传》格调轻松,《肖申克的救赎》格调压抑,《阿甘正传》获胜是因为它更亲和民众,这种说法毫无道理,电影最高奖项的评选标准,绝不能仅仅以亲和民众为主,否则通俗小说作家也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因为他们的作品比那些所谓名著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

  也有人说《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和主演都刚出道不久,监狱中的囚犯尚且欺负新人,奥斯卡也不能免俗。这种说法过于主观,毕竟菜鸟获得奥斯卡也并非没有,再说就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都颁给《阿甘正传》,为何《肖申克的救赎》会颗粒无收?这也成为电影史上最值得探讨和玩味的悬案,奥斯卡不能给出解释,于是无数的影迷投身其中,寻找真相。

  电影和书籍、绘画、音乐一样是一种意识的载体,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因此一部经典影片除了直观上好看之外,还必须有更深层次的东西供人思考。两部影片在思想上都值得探讨,《阿甘正传》的主题思想鲜明直接,就两个字——坚持。智障人士并非社会的累赘,相反他们在某些领域能取得超越常人的成就。因为智商低,他们不会知难而退,不会逃避,不会抱怨,只会一味地坚持,就像主角阿甘,坚持使他诚实守信,坚持使他无所畏惧,坚持使他重情重义。阿甘对跑步的坚持使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橄榄球运动员;阿甘对友谊的执著支持他一次次返回阵地救助战友;阿甘对朋友巴布的承诺使他成为一个捕虾大王;阿甘在暴风雨中的忍耐使他拥有唯一幸存的渔船;阿甘对跑步的热衷使他穿越美国,获得无数的支持者和追随着;甚至在公共汽车站坚持不懈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从最初听者的无心,到后来听者的有意,到听者的专注,再到听者的动情落泪,最后阿甘得到了听者热心的帮助和美好的祝福。影片实际上是将“坚持就是胜利”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其实现实中坚持未必胜利,影片美化了人生让人在观看的时候感到十分温暖,《阿甘正传》所要阐述的思想已经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缩小了它供人思考的空间。(未完)

  (接上)《肖申克的救赎》中也不乏坚持这一理念,从银行副总裁沦落到阶下囚,主角安迪没有抱怨不忠的妻子,没有抱怨歪曲事实的法官,没有抱怨不公的命运,心存重获自由的梦想,默默地坚持下来。因为坚持,安迪摆脱了变态的蹂躏;因为坚持,安迪成功建立了图书馆;因为坚持,安迪用石头雕成一副象棋;因为坚持,安迪使目不识丁的狱友获得高中文凭;因为坚持,安迪花费19年的时间挖通一条隧道,逃出了监狱。如果说阿甘对珍妮20年不变的爱情让人热泪盈眶,那么安迪对自由20年的向往则让人失声痛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爱情与自由,谁的分量更重不是显而易见吗?除此之外,《肖申克的救赎》中蕴含太多的哲理:贪婪对人性的腐蚀,暴力对正义的压制,改造对心灵的摧残,希望对人生的指引,自由对罪恶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就像一本哲学书,而《阿甘正传》就像一本童话书,看《肖申克的救赎》的时候,压抑的世界观迫使人们不愿认同,却在不自觉间心随所动;看《阿甘正传》的时候,人们总想相信它的真实,但内心深处却明白它只能存在于梦境。

  阿甘是一个弱者,在冷漠的现实世界中,弱者不会得到真正的友情和爱情,能得到的只有同情。阿甘的故事是梦幻的,是虚构的,而影片中阿甘身旁的配角才是真实的:一心想要出名的珍妮渐渐迷失方向,自甘堕落;坚信自己会成为虾船船长的巴布梦断沙场,魂归故里;而想和祖辈一样战死沙场的丹中士却活了下来,不过他失去了双腿,被社会所遗弃,痛苦地活着。他们被命运捉弄,坚持自我却满身伤痕,只有他们依附在阿甘身旁才能获得重生,他们代表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和阿甘的差别就在于他们不是白痴,那么影片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想要成功必须得先成为白痴吗?影片中随风漂浮的羽毛寓意人生的变化无常,反复强调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阿甘的朋友们在命运面前显得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而阿甘做什么都会成功仅仅因为“傻人有傻福”,这实际上是否定人定胜天的思想,让人顺从命运,默默承受命运,虽然也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但这种人生态度是消极的,是悲观的。相比之下,《肖申克的救赎》表面上消极,实际上却充满积极的理念。主角安迪是一个聪明人,他的命运同样充满曲折,充满辛酸,比阿甘拥有更多的不公。但他从不屈服,鼓励朋友,反抗暴力,伸张正义,监狱长对他肉体和精神的一次次摧残,使他人生跌入绝望的低谷,就在观众都要屈服的时候,安迪扭转了自己的命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主观努力的结果,不像阿甘只是无意识的努力,至于结果只能交托给上帝。“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和“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道”相比,我们会发现同样是关于人生的阐述,《肖申克的救赎》说得更加深刻,《阿甘正传》说得过于肤浅,看似同样优秀的影片,其实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肖申克的救赎》败给了《阿甘正传》,也可以说是现实败给了梦境,可见当时美国人的思想多么消极,当时的美国人可以反复去看早已看懂的影片,也不愿多看一次难以理解的影片,他们逃避现实,沉醉在梦境之中。不过这并不是两者胜负的关键,胜负的关键取决于美国的本质。奥斯卡是美国的,美国是不完美的,美国再强大,也有它的痛处,两部影片巧妙地运用了美国的痛处,而《肖申克的救赎》和《阿甘正传》胜负的关键便取决于对美国痛处的把握。

  痛处之一的就是虚伪,美国表面上正义、民主、公正,实际上正义难以伸张、民主遭到践踏、公正荡然无存,美国只是以此为借口推行霸权统治,不服就制裁,反抗就开战。就像《肖申克的救赎》揭示的那样,不服就关禁闭,反抗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虽然主角安迪最后伸张了正义,但却不得不采用极端的手段,盗取狱长黑钱,越狱逃跑,直到最后安迪也没能平冤昭雪,以戴罪之身躲避在墨西哥的小岛上。如果《肖申克的救赎》最终获得奥斯卡奖,说明美国默认了影片的寓意,好面子而又虚伪的美国不在乎再虚伪一次,所以《阿甘正传》理所应当大获全胜,《肖申克的救赎》理所应当一败涂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甘正传》应该感谢《肖申克的救赎》,虚伪的人干坏事不敢明目张胆,总得找个借口,比如想打你是因为怀疑你有核武器等等,于是《阿甘正传》更加优秀便成了借口,成了《肖申克的救赎》一无所获的借口。《肖申克的救赎》失败之处就在于它仅仅是戳到了美国的痛处,被戳痛的美国自然不会放过戳它的人,于是《肖申克的救赎》结局就像惨遭美国践踏的小国家一样,有苦说不出。

  相比之下,《阿甘正传》就高明得多,它不仅仅戳到了美国的痛处,甚至紧紧揪住了美国的痛处,揪得美国苦不堪言,只能将小金人双手奉上。这另一个痛处,便是美国那短暂而可怜的历史。毫无疑问,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老大,无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让其它各国向往。然而,美国最可悲之处,就是没有历史。没有历史的国家就像没有家的孩子,打遍天下无敌手也不过是个打手,不会成为一代宗师。所以中国的君王在君临天下后总想找个同姓的历史名人作为祖宗供奉;所以英国的富翁在富甲天下后总想捐点钱弄个爵位显示一番。《阿甘正传》就给了美国人类似的机会,阿甘就像一条线,将美国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穿插起来,影片运用电脑特技,让阿甘和历史名人同台演出,可以想象,当年美国人看到此处一定兴奋不已,《阿甘正传》很容易就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得到了评委的青睐,所以它众望所归地战胜了《肖申克的救赎》。同样,《国家宝藏》也是如此,影片中涉及到了美国历史中最光荣的篇章,于是美国观众疯狂了,疯狂到看一个娱乐片也能激动地热泪盈眶。我敢断言,如果其它年份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和《阿甘正传》同台竞技,一样得落败,因为激动的美国人已经分不清好坏了。

  但《阿甘正传》最出彩之处也正是它的致命之处,其实《阿甘正传》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因为不熟悉美国历史的外国人对美国那些个名人和事件所知甚少,会觉得影片最精彩之处索然乏味。这也是《阿甘正传》无法超越《肖申克的救赎》的原因,《肖申克的救赎》是拍给全世界的,无论肤色、种族、国籍,只要是价值观正常的观众,都会在影片中找到共鸣。当然,《阿甘正传》的创作者们可能不会在乎那么多,他们只在乎奥斯卡,而奥斯卡是美国人自己评选的。如果说《肖申克的救赎》在哪一点比不上《阿甘正传》的话,那就是摒弃自我、投其所好。

  由此想起了中国电影,一些导演为了获得奥斯卡奖,抛却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可怜巴巴地奉承乞讨,结果只讨到一声嘲笑。我倒是建议他们拍一些美国历史题材的影片,美国历史的内容充其量也就是中国历史书的一章,并不难学,一旦学成,美国什么奖项都如探囊取物。当然,中国一些年轻的导演走了另一条道路,他们坚持自我,敢于创新,屡次在国际上获奖,毕竟很多电影奖项要比奥斯卡更有品位。

  说到底,《肖申克的救赎》的失败不在于影片自身,而在于它出现的时机。就像画家梵高,生前作品无人问津,死后作品价值连城;就像作家曹雪芹,生前饥寒交迫,死后千古留名。只因为他们太过优秀,优秀到超越时代,超越了同代人的欣赏水平。该片当年之所以被冷淡,主要原因还是美国观众智商太低,他们的智商只达到了阿甘的程度,对于《肖申克的救赎》的内涵根本无法理解,虽然日后他们明白《肖申克的救赎》的过人之处,但又有什么用?就好比国庆节听到一个笑话,新年才笑出来,别人只会当成是傻笑,只会认为发笑的人是傻瓜。由此可以明白,为什么描写智障人士的影片在美国很容易就会获得成功,也不难理解,一个国家为何会选一个低智商的人当他们的总统。

  一部电影获没获得小金人实在说明不了什么,正如胸前挂满勋章的将军并不比墓前摆满鲜花的烈士更受人尊敬,烈士不需要勋章,因为这世上有些东西的价值根本无法用荣誉来体现。一部好的影片没能获得奥斯卡奖,不是影片的遗憾,而是奥斯卡的遗憾,是美国的遗憾,美国欠了《肖申克的救赎》一个奥斯卡奖,奥斯卡欠了《肖申克的救赎》一个公道。

  《肖申克的救赎》是空前的,如果奥斯卡仍是电影制作者趋之若鹜的目标,那么《肖申克的救赎》也将是绝后的。也许过于抬高《肖申克的救赎》的地位对喜欢《阿甘正传》的人不太公平,但我确信喜欢《肖申克的救赎》的人要远比喜欢《阿甘正传》的人多得多。正如前面所说,《阿甘正传》是拍给美国人的,而《肖申克的救赎》是拍给全世界的,如果说《阿甘正传》是为奥斯卡而诞生,那么《肖申克的救赎》就是纯粹为电影而诞生,为挑战电影的价值极限而诞生。它是电影的奇迹,是电影史的丰碑,是人们竞相传诵的经典,是人们心中可以凿开光明之路的小石锤。它将永远站在电影史的巅峰,告诉那些活着的、死去的和没有出生的人,什么才叫做经典。

  ——当然,这些至高无上、无以复加的荣誉背后,是没有奥斯卡什么事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每日福利
  • Copyright ©2019 语录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地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